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改革开放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473769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91993年是中国经济的“增量改革”阶段。改革主要在国有部门以外的经济领域中推进。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营造“经济特区”的“小气候”,实现部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1994年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整体推进”阶段,即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进行全面改革。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2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调整和理论创新与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关系。
【知识点】 改革开放进程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以下摘录自《文汇报》2009年8月21日文《新中国60年民生往事》:
1949年,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年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25.94元;年人均原煤只有59公斤;年人均发电量只有7.9度;年人均原油只有0.2公斤;年人均布只有3.49米;年人均糖只有0.37公斤;年人均粮食只有209公斤;年人均棉花只有0.82公斤;年人均油料只有4.7公斤;年人均水产品只有0.83公斤。
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办好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一时间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然而公共食堂及其供给制,脱离当时中国国情,超越人的觉悟,实行不到两三个月,多数食堂已寅吃卯粮。
1960年春,粮荒问题日见严重,为了能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多的饭,这年1月,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如广西柳州地区大力推广的“双蒸法”:即将米干蒸半小时后分装入罐,加上凉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时,能使每斤米出饭5斤,比原来增加40%以上。由于口粮和副食品严重短缺,不少群众患了浮肿、肝炎等疾病。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
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
问: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建国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60年民生”的转折点在何处?
(3)举例说明新中国60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走的弯路。
2016-11-18更新 | 7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93年英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双方曾因见面的礼仪发生了争执,当英方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要求时,被乾隆帝一口拒绝,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材料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5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75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60百科


(1)材料一中“广州一口通商”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英方的要求后来是如何获得的?
(2)材料二中的“旧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
2022-04-29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中国资本主义正是年轻的时代,正是发挥它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和让它建立功劳的时代。……在目前中国之条件下,私有资本主义剥削有若干发展是进步的。……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还得让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几十年,这样对工人阶级好处多,坏处少。

——1949年刘少奇在天津工商界的谈话


材料二 进入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北京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全市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营工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5%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了公私合营。
材料三 计划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江泽民在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说“今天中国资本主义正是年轻的时代,正是发挥它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和让它建立功劳的时代”?资本主义在中国是否“存在和发展几十年”?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共对私营工商业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十五大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有何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4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