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8 题号:147904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六次文化转型简表

阶段具体表现
鸦片战争之前:文化自满清朝乾隆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提出了通商的要求,乾隆皇帝却对他们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鸦片战争之后:文化自卑甲午战争之后,严复指出:“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逮今日而始知其危,何异齐桓公以见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哉!”
中华民国时期:文化自省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术,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自立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报告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自觉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费先生将“文化自觉”的历程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摘编自张继焦、杨林《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1920年
由于多次的交谈,一些当时的马列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

1928年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1928年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1956年
适当调整和平衡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82年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5-16更新 | 4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对于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愈加自觉与深刻。在这种文明互动之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在内的政治、文化精英人士纷纷构建自己新的互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观。其实中国的文化出路就只有一条。用鲁迅的话说,这样一种文化出路的特点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摘编自魏光奇《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出路”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1-04更新 | 6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材料



通过研读,有人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性,有人看到了历史的偶然性,还有人看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2-24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