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邓小平理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148018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二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唐海英《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四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理论成果?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主张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道路”的实践成果。并说说你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含义。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请指出其变化之处和不变的宗旨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2021-09-11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民生主张《尚书》:“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

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制(保护)民之产”“取于民有制(节制)”“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柳宗元:“吏为民役”。康有为:“去人之私产”“凡农工商之业,比归于公”“凡百举动皆有机器”。孙中山:“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胡锦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民生思想相比,康有为、孙中山民生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及意义。
2020-11-11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的形象

材料一:“唐代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所以学习唐朝也就间接地学习了世界文化。”

——(日)井上靖《日本历史》

材料二:“他们(中国人)对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完全无知,这就使他们无法确定各个地方的经纬度,因此航海技术永远得不到改进。……中国人虽然在特定几种手工业上的技术非常高超,但在工业上和科学上,比起西欧国家来,实在处于极落后的地位。”

——(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

注:1793年,乔治·斯当东作为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副使出使中国。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在以上历史时期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的变化?

2018-03-26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