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9 题号:1481435

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内阁,但与西方的内阁在性质上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令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主要有:(1)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2)议会有权倒阁……(4)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2)1689年,为限制王权,英国通过了什么法案?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对谁负责?

(3)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光荣革命”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2021-11-08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15世纪以来,东西方相继出现内阁制,而今演变为世界重要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即位,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 直到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乔治一世甚至把出席会议当成负担,不愿参加。在内阁会议中掌权的辉格派利用这一情况,慢慢疏远国王,把实权揽在自己手里。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会议成了惯例,内阁只需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

材料三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内阁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2)比较材料一、二中内阁的演变过程有何共同之处,并指出其影响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责任内阁制不能真正实现的主要原因。
(4)由内阁制在东西方演进的不同命运,说明影响政治制度实践结果的基本因素。
2020-07-20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建立于秦朝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加强于北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明清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

衰败于晚清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


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子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体的不同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7-09-17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