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9 题号:1485585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书·儒林传》记载,南朝时期出身于高门士族太原王氏的王元规,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兄弟三人随同母亲寄居舅父家里。当地富豪刘琪为攀上名门亲戚,想以巨资陪嫁,把女儿嫁给王元规。母亲准备答应,王元规却哭着说我们正是因为一直保持婚姻门第,才受人敬重,怎么能够因家贫就非贵而婚呢?结果这桩婚事未成。宋人笔记《萍州可谈》中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胥”,厚胥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娇至千余缗。”

——摘编自(陈书·儒林传》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常有人以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对婚姻问题的看法。1929年,广州《民国日报》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81名已婚学生中,自己做主订婚的比父母代订的要多,对娇事不满意而想离婚的占44.3%……随着离婚案例的增多,有些人将其视为一种社会问题,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它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予以肯定。如《盛京时报》刊发的一篇文章称:离婚是“国人思想发展之结果。婚姻关系人一生之苦乐,形式上虽注重在伦理上之结合,而实际上尤须赖性理之调适,徒有伦理上死板生握,生拉硬扯,未有不发生问题者。今则科学昌明,神权日衰,思想解放之花大开。离婚案件之增加,除非我们认为人类思想发展不是好事,因此非但不容反对,还当原谅,还当援助”

——摘编自郑永福、吕关颐《中国妇女通史民国卷》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婚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婚姻观念的特点,并指出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后期,“商贾之家,策肥而乘坚,衣文绣绮……其富与王侯同也”。扬州商人因资本雄厚,更是“无不盛宫室,美衣服、侈饮食、饰舆马及诸摊钱之戏”。商贾们的美衣服风俗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社会,“中外臣僚士庶之家,靡丽有华,彼此相尚,而借贷费用,习以为常……首饰则滥用金宝,娼优下贱以绫缎为约,市井光棍以锦绣缘袜,工匠技艺之人任意制造,殊不畏惮。虽蒙朝廷禁止之诏屡下,而民间僭用之俗自如”,使得原本民风非常淳朴的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晚明服饰的变化中,以苏州为代表的吴中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服饰最为新潮,引起周围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关注,遂成为时代风尚播布的策源地。时人谓苏州“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以至于有“吴俗奢靡为天下之最”的说法。

——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服饰变化的趋向及其影响。
2024-01-26更新 | 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社会风尚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贵族是社会的上层,土地仍是重要的财富,贵族在政治上也占上风,文化方面贵族的影响也十分大,英国社会有一种向上看的风气,下层模仿中层,中层追随上层,贵族的价值起表率作用,而维多利亚女王则是这种表率的典范。在维多利亚时代,中等阶级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的队伍始终在扩大,他们也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家中有较好的摆设,有艺术品点缀其间,而且都有女仆。这个时期也是妇女地位最低的一个时期,当然,这也是当时整个西方世界都面临的问题。1851年,英国在水晶宫举行了第一届世博会,它的富庶使新老世界为之瞩目。

总之,维多利亚时代在经济上高度繁荣,文化上辉煌灿烂,它的确是英国历史上值得称颂的一个时代。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民国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元、明诸朝一样,都是社会风尚大变革的时期,而民国较之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深刻彻底。在中国历史上,上层阶级大规模有意识地改良风俗,除旧布新,而且达到明显效果的,应是在民初时期。可以说,中国风俗史的古代与现代之划分,是以这一时期为标志的。此后,中国风俗的现代意味才逐渐增浓,并不断得到强化。民国风俗的现代化,一方面是无情地革除残害人性的封建陋俗,一方面是大量国外习俗的直接植入。

如此,出现了民族性与国际化时尚并存的局面,二者的逐步融合恰恰是民国风俗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万建中《民国风俗演进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社会风尚大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0-11-03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代,冰嬉是大型宫廷冰上活动的统称,每至冬日,皇帝亲自阅视大规模冰上射箭和冰嬉表演。满族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善于北方冰雪条件下的骑射、滑雪冰等,逐渐强大后入主中原、一统中国。乾隆帝曾言:“冰嬉盖以肄武习劳,隐寓练戎之意,不徒供岁时娱玩也。”可以说清代的冰嬉属于一种军事体育的性质。冰嬉仅供皇家娱乐,不允许民间观赏,后随清政府国力日衰而中断……

——摘编自叶榕《弋射、马术、蹴鞠……传统艺术中的竞技与体育》

材料二   溜冰新潮是在清末中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中形成的……溜冰打破长幼、男女尊卑界限,向所有人开放了一个转向自由、平等、共情、共融的文化秩序。在国势衰弱的背景下,“体格落后的民族”与善于溜冰的西洋各国进行对比,溜冰与否成为民族兴衰的“明证”,被社会精英看做“保国保种”的途径。1922年北洋政府将滑冰(溜冰)等现代体育项目陆续纳入体育课程。“身体——国家”的身体观实则是儒家“修身——治国”的身体观的转译,个人与家国观念从儒家转向了近代民族主义,溜冰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推进了民众日常生活,逐步形成了国家、社会精英与民众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秩序和现代国家建构的文化实践。

——摘编自杨宇菲、张小军《文化共融:中国近代冰雪大众文化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朝初期与晚清民国时期冰上活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溜冰新潮的影响。
2022-03-22更新 | 2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