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4859821
《中国从服》曾载文。中国无权坚持拒绝外国人来华的制度,文明国家与其他国家同为"天之所覆,地之多载”,系同一个上帝所“创造”,为同样的自然法则所“指导”,因此不能闭关自守,断绝与他国交往。这是“不近人情、违背天然”的行径,为常识理性和国际公法所反对。言论 (     
A.预示着中英鸦片战争迫在眉睫B.希望清政府同意降低关税税率
C.表明清政府邦交关系不断化D.试图为英国发动战争寻找依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围绕主题进行说明(包括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材料二:2018年是伟人毛泽东诞辰125周年,下面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经典论断。

论断背景该论断指导的相类实践活动及影响
1“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场上的讲话

2“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年《论持久战》

3“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和美国记者安•路易斯•斯特朗的话

解放战争爆发鼓舞军民斗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2019-03-2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以史为鉴:
认真总结正确认识康乾盛世的得失,有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国近代初期的形势。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图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16页
请问题
(1)根据所给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势”?
(2)如何理解清王朝“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决斗中被打垮”?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场“殊死的决斗”的实质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6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抗战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66次,重要战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60万人战死沙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2021-08-14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