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 题号:148901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具有学术辩论形式但在内容上又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争论。

问题与主义胡适李大钊
所持态度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喜欢谈谈布尔什维主义,其流行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
解决办法反对"根本解决"的改良主张,反对阶级斗争。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指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强调:要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进行阶级斗争,进行革命。

问题:根据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发表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符合逻辑。)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05更新 | 41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 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 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 论”,其实又''不可实行”,决定送他一个浑名,叫他作“威大炮到1923年12月,北大进行民意 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 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吴宓慨叹道,几千年来孔夫子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地 位,“已让位于马克思和列宁”。

——据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界认知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1-05-28更新 | 21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主要史学思潮

史学思潮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
“新史学”梁启超《新史学》(1902)“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新历史考证学王国维《古史新证》(1925)“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   ”补正“纸上之材料   ”。
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1919)“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考据学)确有‘科学’的精神”。
唯物主义史学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从材料中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3-03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