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 朝鲜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148906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以联合国军的名义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的主要作战对手是当时工业产值占全球40%、具有一流武器装备的美国侵略者,其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并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所实施的是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初期既无海军又无空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后来有了少量空军参战,也主要用于掩护交通运输线,部队机动主要靠徒步。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正是以英雄特有的精气神,续写了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血荣光。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冲锋,灵活机动地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他们顶住敌人密集轰炸,建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搏击长空,铸就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观;他们以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的英雄业绩,塑造出“最可爱的人”的伟岸形象。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面对美军最精锐的陆战部队,尽管冬衣单薄、粮弹匮乏,志愿军将士仍前仆后继、勇猛拼杀,牺牲时仍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依然伫立于战壕之中。在被炸弹削低两米的上甘岭阵地,志愿军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反复争夺43天。历史以雄辩的事实昭告天下: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1)根据材料概括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的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意义。
【知识点】 朝鲜战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出动兵力达10万之多,进行了一场震撼世界的大较量,且成为朝鲜战争的定局之战。上甘岭战役从一开战就异常激烈。美军在大量火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以排至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次进行连续不断的冲击,轮番进攻。志愿军参战部队坚决贯彻“坚守阵地,寸土必争”的作战原则,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与敌反复争夺,激战终日,阵地失而复得,昼失夜复,坚守77夜,毙伤敌7000余人。涌现出用胸膛堵枪眼的黄继光、用身体连通电话线的牛保才、用身体抵住爆破筒的龙世昌、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子明等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上甘岭精神”。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降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志愿军不畏强敌,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击落击伤飞机274架,毙伤敌2.5万人,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牢牢守住了阵地。

美国前参联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曾说:用这种方法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这是美国不得不同意在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志愿军在上甘岭同美军的较量,基本确定了朝鲜战争的走向,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刘波《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甘岭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说明“上甘岭精神”的内涵。
2021-03-12更新 | 2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他在电报中说:“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什么政策问题的听证会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二   “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

2017-08-18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驻韩美军与南朝鲜军被压缩在釜山至大丘的狭小地域,正当朝鲜人民军准备实施最后攻击时,美军统帅制定仁川登陆作战计划。仁川是朝鲜半岛蜂腰部,一旦登陆成功,便可将半岛拦腰截断。美军步兵第7师五年前就从仁川登陆,对地理环境十分熟悉。美军坚持力陈在仁川登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最终批准。911-12日,美军分别自釜山、神户等港口起航。一系列佯动和火力准备后,15日,美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仁川港西月尾岛登陆成功,主力在仁川港以南海滩和西码头突击上陆。朝鲜人民军因战线过长,后方空虚,防守仁川及汉城的兵力有限,海岸抗登陆防御薄弱。虽做出了英勇的抵抗,但未能取得抗登陆战斗的胜利。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战场形势急剧逆转,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组织退却,使朝鲜人民军未能实现统一国家的战略企图。

——摘编自陈敦林《历史上的三次仁川登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军实施仁川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军仁川登陆战的影响。
2021-06-17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