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1 题号:14920941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得出“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中属于普遍称谓,其本身并无特殊含义,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对“君”这一称谓的解读
A.反映君主专制已走向衰亡B.反映其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具有一定程度的启蒙意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雍正七年广东继浙江、福建等省先后设观风整俗使,其职责为“化导训饬,令风俗人心,渐归醇厚”。雍正八年,广东观风整俗使焦祈年“恶其教乱民,引福建例,凡有天主教堂,严示驱逐,其屋拆毁”。据此可知观风整俗使的设立是
A.辅助海禁强化管理的结果
B.防范农民运动的产物
C.整顿吏治端正世风的表现
D.西学东渐中外冲突的产物
2018-09-17更新 | 3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中主体性相对鲜明的人士形成了一种代表天下公论的政治意识或理念,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趋近,思想取向具有同一性,往往基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有时还能操控政治舆论,令皇帝不得不有所退让。这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群体
A.惯于结党营私和相互倾轧
B.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走向
C.共同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
D.政治意识抗争性日益凸显
2019-07-12更新 | 4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明代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年)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学,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不知。”这表明王廷相
A.倡导崇实黜虚学以致用B.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思想
C.肯定了心学的重要作用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2022-03-10更新 | 3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