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49381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东北形势的新变化,1946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明确提出要加强东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建立农会开展清匪反霸和土改斗争。194611月到19476月,针对政权建设中的“夹生”问题,各地党委派出工作队发动群众,清除乡村干部中的投机分子,真正掌握了村屯政权。在此基础上,东北解放区通过组织互助合作、奖励垦荒等方式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19487月东北解放区确定了以支援战争、发展生产为政权工作的中心任务,决定在19493月以前完成县、区、村三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并选举三级政府委员会。村级选举的步骤包括对村民进行民主教育和村选教育、组织选举委员会和公民审查委员会、对选民进行公民权审查、召开代表会议选举正副主席和政府委员等。通过民主选举,贫雇农中真正为群众热心办事的人纷纷当选为村人民代表和村干部。

——据田艳萍《试论东北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解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解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
序号史事序号

史事

1南昌起义5
26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7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2021-12-28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017-11-12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021-07-29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