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2 题号:1493867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认为,历史上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即“前近代亚洲市场”。根据这一主张绘制如下示意图:


——据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绘制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论题并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中国人的“西方”观念要追溯到汉唐时期的“西域”和宋元明时期的“西洋”。“西域’’最早是指匈奴统治的区域,后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与西域相联的一个名称是“西天”,该名称可能出自唐代玄奘“西天取经”。“西洋”在五代时大体上指今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明代有了广义“西洋”、狭义“西洋”之分。

狭义“西洋”包括郑和所到的今天的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指象征整合意义的西洋,即海外诸国、外国。接近近代地理概念上的“西方”是伴随欧洲传教士东来而出现的,与“西方”相联的“西学”“西医’’“西历”“西国”等一些词也相伴而生。晚清以降,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渐次扩大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地理范围也由欧洲扩展到美洲、澳洲。二战以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这里的“西方’’则是一个意识形态共同体的指称。冷战结束以后的“西方’’也不包括俄罗斯和其他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独联体国家。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关于“西方’’名称内涵的演变。(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4更新 | 26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3-25更新 | 23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1-13更新 | 4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