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4939020
1905年,孙中山曾以“中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前往欧洲访问,并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者要采取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弊病”,以便“在将来建立没有任何过渡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
A.摒弃了西方政治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致力于民生主义理想D.走社会主义道路意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C.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017-02-17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熔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19-01-07更新 | 1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民族主义观仍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范围
B.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基本任务
C.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D.将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旗帜
2018-10-27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