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民族主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4990606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嘹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相对于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并加以评价。
【知识点】 民族主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部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材料二     冯天瑜指出:“晚清一批仁人志士力主发展实业,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 可称之为‘经济民族主义’,因不合时宜而未能取得成效,一直作为历史之流未被人们注意,然而,它不仅热忱可感,还包含若干真理的颗粒。”

——王春风《经济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晚清“经济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并概述其重要表现。
2020-03-01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重用柯尔伯进行财政制度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兴办手工工场,使法国呈现出一派繁华之景。路易十四奉行"朕即国家”的政策,强化君主主权,进一步打击封建贵族,这给法国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使得法国的精力“合理化”,从而大增了法国宫廷可以对外使用的综合国力,基本奠定了法国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民众的向心力和做为法王臣民的自豪感有所提升,人们的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也趋于一致,法语作为一种官方语言也慢慢流行起来,从而使得法国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李兵等《法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于各国推翻封建制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拿破仑对外战争毕竟是侵略战争,激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反抗,点燃了各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上压倒了人们对宗教的忠诚,这是前所未有的。德国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871年完成了国家统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战争对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2023-02-13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民族观念的发展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而特不知我民族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竞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定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
材料三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晒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推动“中华民族”这一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2016-12-13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