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14997299
服饰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的变化

建国后的十七年男干部们基本上穿着中山装,服装以蓝、黑、灰为主调,老年男人则穿对襟盘口蓝布衫,妇女则是大襟盘口蓝布衫,很多要求进步的人们也穿上“毛氏服装”、人民装、列宁装等。手工制作的棉布衣裤、绒衣裤和布鞋成为日常服装。在那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民众穿着补丁衣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
“文革”时期当时年轻人最常见的着装是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腰间扎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红卫兵领章,脚穿草绿色解放鞋。
1964年,《羊城晚报》就奇装异服发表评论:“所有这些奇装异服,又全是从西方抄袭过来的,与我们勤劳、朴素、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风尚背道而驰。”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西装成为男性的主流。80年代,牛仔裤、喇叭裤等大批国外流行服饰进入中国市场,首次对中国服装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带来冲击。90年代后期,人们创新出了随和又散发另类味道,体现自然、独立、简洁又有个性化方式的服装。进入21世纪,名牌时装走入寻常百姓家,世界时装舞台与中国服装几乎同步发展,同步流行

——摘编自《新中国服饰的历史变革》


指出表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服饰变化的任一特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经济交往加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陶瓷业亦相当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由于战火,更主要的是陆路运输,唐代以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已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唐时期,东南亚、印度等地与唐朝通好的国家不下二三十个。它们的使节和商人到中国来,主要是经南海到广州的航道。于是发展海上航线,成为迫切要求。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材料二: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

——摘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发展“海上航线”的背景。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阐释清晰)
(3)材料三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8-02-01更新 | 12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婚证的变迁见证中国百年历史。根据图片信息,指出其中一种变迁趋势并举例说明,结合史实论述其原因。(要求:明确变迁趋势,史论结合,表述合理)
2021-08-30更新 | 2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元)

时间19781990200020102016
产值3678.718667.8100280.1401512.8744127.2

表2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统计表(年末)

重要年份1978198520122018
农村贫困人口数7.7亿6.6亿9899万人1660万人
时间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六年减贫
每年农村脱贫人口数1650万人1232万人1442万人1240万人1289万人1386万人8239万人

表3 我国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变化表(年末)

20122018
居住条件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39.2%67.4%
竹草土坯房7.8%1.9%

耐用消费品
(百户)
电冰箱47.587.1
洗衣机52.386.9
彩色电视机98.3106.6
汽车2.619.9
计算机5.317.1
基础设施条件电话93.3%99.2%
有线电视信号69%88.1%
宽带38.3%81.9%
垃圾集中处理(自然村)29.9%7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重大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表与表之间、某一表中任意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简析其原因。(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