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5030497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缓和远东和国际紧张局势成为可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估计:世界战争大体上十到十五年打不起来,争取十五年不打仗是可能的,必须抓紧这个得来不易而仍充满变数的历史机遇,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大步向前推进。据此推论,当时中共中央提出
A.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过渡时期总路线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民日报》从1953年1月3日起,连续三天分别介绍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中共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12月24日毛泽东写信祝贺工程竣工。这表明鞍山钢铁公司的投产
A.改变了中国钢材依赖进口的局面
B.支援了新中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C.直接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得益于党中央对重工业建设的重视
2021-05-07更新 | 1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2022-07-20更新 | 7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50年中国政府只管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物资的统一调拨分配。1952年则扩大到55种。到1956年,国家基本建设的物资绝大部分都由国家统一调拨分配。这表明计划经济体制(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保证了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
C.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建立
2022-04-15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