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5038348
近代百年,中国最迫切需求的是民族自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与时俱进,探索民族自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我党党纲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中共一大纲领(1921年)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纲领(1922年)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已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   近代世界各国革命形势比较

国家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结果民众参与度外力依赖度激烈程度
英国社会上层精英利益分配问题社会权利上层分配
美国社会上层精英独立、统一、自由、平等权力从宗主国转移到邦联
中国国民党中间层偏上统一、独立、强国推翻旧政权
中国共产党社会下层统一、独立、强国、均富推翻旧政权

——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比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民族自决的角度思考,两个纲领共同体现了什么价值追求?
(2)中共在“三大”上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纵观中共对民族自决之路的探索,体现其什么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与西方革命相比,中国革命呈现出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是历史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描述
龚书 铎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 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 及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 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材料二: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 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指出其确定的依据。
(3)如图①、②所示,图片①、②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写照。写出其中 一个你熟知的事件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2022-02-10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几乎全部是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是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国内急切的民主改革和革命运动;而帝国主义的压迫,又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祸害——军阀背后的“乱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巴黎和会的列强“分赃”丑剧,促使中国人抛弃了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展开了最激烈的批判——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政府的反帝立场并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又赢得了中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普遍同情与好感。于是在他们中间走出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关系实际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一是作为知识、思想、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并逐步传播发展的学理性阶段;二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的实践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因素,指出这一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的主要思想成果。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的“互动”产生的影响。
2019-12-01更新 | 4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则不同。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选集》.《战争和战略问题》


(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列举洋务派的二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他提出这条道路的依据是什么?列出中共为此所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的时间和名称?
2022-12-28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