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邓小平理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1505607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将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国人觉醒的过程分为“七期”:一是明之中叶的“西教西器”时期……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季的“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和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材料二  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材料二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共和国体”时期的核心思想。请指出陈独秀是如何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的。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主张和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要试的经济模式。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写空白部分。
比较项孔子苏格拉底
背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活跃起来。
重要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奠定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讨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某同学引用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德国学者韦伯评价加尔文暂时说:“在任何场合、那种清教(即加尔文教观念波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持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


(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占有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2020-02-11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十九大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49年毛泽东同志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形式变为中国形式,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刘少奇《论党》

材料三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节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给当时的“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2018-01-01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专门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并提出要翻译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共产主义者丛书11种及其他书籍9种。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中,先后翻译出版了《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有意识地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进行了集中翻译。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20185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翻译与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2022-05-08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