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7 题号:15116190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时间1928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33300个224500个211100个
农业集体化率1.7%52.7%61.5%

A.集体农庄迅速向规模化发展B.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D.实现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苏联经济在1928年到194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鲜明的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即使在歉收年份,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也不如工业品的增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政府兼顾了工人和农民的切身利益B.保证了工业和农业经济均衡发展
C.农民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牺牲D.改变了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局面
2021-01-13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世纪20年代末,在集体农庄发展初期,苏联就建立了国营机器拖拉机站。拖拉机站要求事前审查集体农庄的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国家计划安排,要求农庄为其服务提供实物报酬,以此保证国家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收取一定数量的农畜产品。由此可见,苏联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建立
A.实现了工农业的协调发展B.促使国民经济格局得到了根本改变
C.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D.着眼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
2021-12-27更新 | 2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自1939年开始,苏联的一些集体农庄实行集体承包制尝试,即把集体农庄田间作业队划成若干作业小组实行包产包工,对于超产的作业组额外加算劳动日给予报酬。至1940年,全苏约有18%的农庄实行这种办法。这种办法
A.是应对德国侵略的权宜之计B.与新经济政策做法相似
C.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增收
2022-03-31更新 | 3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