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土地革命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51346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0月,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星罗棋布,分布多达十余省。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南方地区,依傍山区、大江、大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大多分布在“几不管”的多省交界地区,利于根掲地的生存、巩固、发最、壮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第一,它的发生……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战争不断…第二,在1926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在这里大大地斗争过,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一个力量……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及主要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材料二   1937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2021-05-07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927年4月五大时的党员成分

党员总数57967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中小商人其他
所占比例(%)50.818.719.13.10.57.8

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

党员总数130194名1928年6月1929年1930年7月1930年9月
工人所占比例(%)10.975.51.6
农民所占比例(%)76.6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特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的变化及原因。
2019-03-29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1、图2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期革命活动区域示意图。阅读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比较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和抗击对象发生的显著变化并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原因。
(2)在图2的根据地中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
2020-08-05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