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791 题号:1519106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
2018-03-20更新 | 1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片所示制度的核心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制度与前两个制度的关系。

2018-10-05更新 | 2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原来的构想是上下一体。国王为天下共主,居于京师。受封诸侯对国王有镇守疆土、拱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可是事实并不是如原先所想象的那祥。由于诸侯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互不往来,各自为政,自由发展,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理由后,觉得任命不当,叫别人去追回任命已来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王分封诸侯的本意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认为是哪些原因使诸侯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请根据所学知识,再补充诸侯产生分离倾向的其他原因。有鉴于此,秦朝以后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3)材料二中的括号内应当填哪一部门较为恰当?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4)材料二中提到的“节度使”这一个制度,曾经在唐朝中期以后造成了什么现象最终导致唐政权的瓦解?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2020-04-01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