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5193313
1850年代还只是通商城市少数富人作为奢侈品的钟表,至1870年代已成为一般市民中流行的时尚品。在这时期上海中等以上的烟馆、酒楼等场所均挂有钟表,同时中流社会以上还流行佩戴怀表。这种现象说明
A.上海是中国的外贸中心B.制表业成为优势民族工业
C.崇洋媚外成为普遍现象D.社会生活出现近代化趋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探索中前行是现代中国的重要特征。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宜宾市李庄农民李大牛的部分人生经历,其中发生在1956年底的是
A.分到土地,兴奋不已B.土地入股,集体劳动
C.土地归公,集体劳动D.集体劳动,集体吃饭
2.新中国六十年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描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60年,走出中山装的国度”:个性化、多元化的服饰,成为人性解放的重要一环
B.“60年,民主政治”:改革开放前缺乏民主制度,改革开放后建立民主制度
C.“60年,婚礼告别革命”:我们正迎来一个婚俗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
D.“60年,票证生活”:改革开放前30年是“票证社会”,后30年是“证照社会”
2016-11-18更新 | 4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用电报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特区打工的年轻人从互联网得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消息,毅然返乡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19-11-06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人民纷纷捐钱捐物,体现了大灾之后有大爱的人间真情,也彰显了赈济了灾区的社会主义风尚。这种风尚应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B.“文革”时期C.改革开放以来D.过渡时期
2017-08-26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