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152059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其民族主义主要是排满兴汉,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秘密誓词。在他心目中,满人是异族,不是中国人,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到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很大转折,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口号和主张。


研读材料后,你必然会有一些启发,谈谈这些启发对提高你的学科素养的作用并予以阐述。(要求:作用要具体明确,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12-05更新 | 46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路

材料   近代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以“道路”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1-06更新 | 29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家们提倡民族主义的目的,始终集中于“国家”这一点上。无论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提出的“排满”、汉族即中华民族的思想(“小中华民族思想”),还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经过“五族共和”的时期,最后定位于将中国所有各族同化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大中华民族思想”),都是在致力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所走过的历程,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即“中华民族”意识,同时也是近代国家意识,即“中华民族国家”意识产生、转换以至最后形成的过程。

——摘自 (日)王珂著《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一历史 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1-03-1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