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教育与选官用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52353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政府为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而设置学校,这就决定了此类学校是招收达官显贵子弟入学的官办学校,等级身份的高低因此成了能否进入官学就读的首要条件,而德、智等素质则变为次要或可有可无。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上以科举选官为主要目标,这使得教材和课程设置及考试均由“家法”变成了“官法”。为了达到按统治者的意图来选择官员的目的,主要以财政拨款为官学经费主渠道,但拨款时没有突出学校这一对象。

——摘编自毛礼锐等《中国教育通史》

材料二   北宋时期,学生入学与在校期间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都受到重视并得到考核,而且北宋政府关注贫寒子弟教育问题。作为实现培养实用人才重要手段的教育教学,北宋对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力改唐代呆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北宋把学校教育当成一种独立的事业来对待,采取财政拨款与其他渠道并举的体制,特别是学田制、房租屋课、社会集资办学,而且还明确了拨款、筹措经费的对象是学校。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官学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官学制度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 教育与选官用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   如下表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百度百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创办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京师大学堂学科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联大的创办与什么事件有关,并概括西南联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2020-08-25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数据来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和《十年伟大飞跃》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史事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
2023-07-15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保证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英国革命后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国王许多特权,如录用官员之权,于是国王封官许愿,笼络人心。不少昏聩无能之辈在政府中高居要职。可见,在英国革命胜利初期,议会对国王的均衡和制约关系并不稳定。政治丑闻屡见不鲜,政府声名狼藉。随着英国的两党制成熟,下院多数党控制内阁,哪一个政党执政,就把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可见,无论是“恩赐官职制”还是“政党分赃制”,都有严重的弊端。一个是营私舞弊,买卖官职,使不学无术之徒充斥官场;另一个是造成行政系统动荡,政策缺乏的连续性。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世纪初,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长期执政。到19世纪后期,自由党政府颁布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规定文官均需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剥夺了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的创立是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胜利,从此剥夺了他们对行政机构的控制,使官员成为执行政府意志的可靠工具。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为官和施政之道。你如何评价这样的为官和施政理念?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016-01-1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