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5243461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随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

﹣﹣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祈》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子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经济政治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科学使人认识宇宙的真理,推倒上帝的偶像,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开启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的思想革命运动,在实质上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

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摘编自孙希国、刘玉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弗里德尔·希尔《欧洲思想史》


根据材料反映的欧洲启蒙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请提炼一个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联系材料,紧扣题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9-01-28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书籍和报刊在传播新思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二十九日,户部右侍朗王茂荫《请刊发<海国图志>并论求人才折》中说:臣所见有《海国图志》一书,于海外诸国疆域形势,风土人情,详细备载,而于英吉利为尤详。且慨前此办理之未得法,为后此设种种法。于守之法,战之法,款之法,无不特详。战法虽较需时,守法颇为易办,果能如法以守各口,英夷似不敢近。

材料二   近七八年前,侯官严氏所译之赫胥黎《天演论》出,一新世人之耳目……是以后,达尔文、斯宾塞之名腾于众人之口,“物竞天择”之语见通俗之文。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材料三   1919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申报》创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商业和政局的发展,新闻信息成为人们的急迫需求,英国商人美查兄弟看到了办报的商机,在上海创办了《申报》。《申报》虽在创办之初提出“义利兼顾”的办报理念,但在涉及中英问题上出现了支持英国侵略的舆论倾向。……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在陶行知等民主人士的支持下改革《申报》积极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加大对时事的评论,引导国民参与抗日斗争,《申报》报道战争的消息可谓浩如烟海,如战争、党派活动、后方救助、募捐、难民收容、外国难民避难、社会秩序、慈善事业、国际救助等。


(1)指出《海国图志》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茂荫向咸丰帝请求刊发《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
(2)指出严复《天演论》中宣扬的主要观点。分析严复等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宣扬的维新思想所具有的启蒙意义。
(3)无论是商业性报刊还是政论性报刊,在中国近代社会特殊的性质下,都不同程度关注国家事务。下列任选一题作答。①以《新青年》为例,着重阐述《新青年》如何促成中国思想文化界一次新觉醒。②以《申报》为例,说明九一八事变后办报理念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1-11-04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制度逐渐解体,儒学走向衰落,中国面临亡国、亡种、亡教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和挑战,康有为积极求“变”,对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康有为模仿基督教,创立并倡导孔教,以宗教的形式重建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寻求合适的形式。他利用今文经学诠释经典的方法,将西方进化论、民主政治和人道主义思想等融入儒学的思想体系。此外,康有为还尝试将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儒学研究,但他对科学并不盲崇,而是认为科学与道德各有其作用和边界。

——摘编自邓林华《守常与应变——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

材料二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部反传统,他们强烈反对的只是儒家文化中的许多糟粕。但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毫无疑问是猛烈的,对儒家糟粕的攻击是激烈的。儒家传统文化是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它是一个整体,文化中的各个部分是统一的,即使是它的糟粕,也与儒家文化的精华乃至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当它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个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部分受到猛烈攻击时,它的整体框架便动摇了,人们甚至会怀疑它的全部都是错误的。就这样,儒家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摘编自薛超良、刘思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革儒学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03-15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