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6 题号:152689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案件内容结果具体出处
唐太宗卫孝友复仇帝免死赐田住宅《旧唐书.烈女传》
唐高宗赵师举复父仇帝原之《新唐书.孝友传》
唐高宗同蹄智寿智爽复仇帝敕死《旧唐书.孝友传》
唐高宗贾孝女教弟复仇帝免之徒乡《新唐书.烈女传》
武后杜并复父仇论死累迁其父杜审言《大唐新语·孝行第十》
宪宗梁悦复父仇流循州《新唐书.孝友传》
穆宗康买得救父难减死《新唐书.孝友传》
宪宗余常安复父、叔仇卒抵死《新唐书·孝友传》

——摘编自张志勇《论唐代血亲复仇与礼法之争》

材料二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由人民组织,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即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和责任内阁制: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选举等自由;人民负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临时约法》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一度被人们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类案件的处理反映出唐代司法活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案件若发生在1913年,处理会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人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2)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3)陈独秀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三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4)上述观点是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新观点,结合15世纪以来历史和材料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19-11-06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张上的不同之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2020-11-24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改良”和“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这跌宕起伏的漩涡中,各种矛盾斗争历历在目。19世纪末,这些冲突更加激烈。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场成功的改革可能会延缓它的崩溃,而失败只能预示着王朝的覆灭。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三   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整理自马未都《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改革的名称。并结合所学,阐释这场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27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