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1 题号:153548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世纪,强调研究古物的机构与协会开始在西欧出现。19世纪,学者们提出按照石器、铜器、铁器三个依次发展的时代对古代文物进行分类,加上地质科学的突破与进化论的风靡,西欧考古学正式独立并成为一门研究人类及其历史发展进化的学科。至20世纪初,西欧大量基建工程动土,人们从各地考古发掘中认识到文化的地理差异,考古学研究逐渐具有了分辨族群身份的功能。1949年,美国化学家公布放射性碳测年技术,将考古学从断代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关注更为重要的文化变迁问题。

——据陈淳《考古学之演变》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外考古团队、探险家们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在完成一些重要的考古发掘的同时,也掠走了大量古物。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群在西方接受过田野考古法训练的中国学者毅然回国,与本土历史学者一同开启以探寻中国文明起源为追求的考古研究。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商考古首次证实了中国古代本土文化的存在,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依然流行,直到30-40年代龙山文化的发现与西北地区考察研究的深入才被打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学更新指导思想,增设考古研究机构,新办考古学期刊。随着河姆渡遗址等考古发现的面世,“中原中心说”受到挑战,对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愈加注重对多区域发展的考察,“满天星斗说”“相互作用圈说”等观点陆续出现。改革开放至今,考古学界秉承“重建国史”的旨趣,从事区域历史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赋予考古学科更加国际化的前景。

——据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考古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古学研究对历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2022·四川成都·二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王鸣盛编写的《十七史商榷》是一部史考类史书。他在考证唐代开国功臣段志玄的史事时,比较了《旧唐书》《新唐书》及段志玄神道碑的异同,并得出自己的考证结论。(见表)。

官职免官事官职赠官年龄
《旧唐书》骠骑将军右卫大将军辅国将军
《新唐书》车骑将军夺吐谷浑牧马逗留免
辅国大将军
段志玄神道碑骠骑将军隐讳“逗留免”一节右卫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春秋四十五
结论当从《旧唐书》当从《新唐书》当从《旧唐书》当从《新唐书》当从“碑”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王鸣盛编写《十七史商榷》参考的史料类型,并说明他考证史事的主要方法。
2023-02-28更新 | 2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讲话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以下内容节选自他向美国国民发表的广播讲话)

1933年3月12日

我发布了公告,规定全国的银行休假……明天,也就是从星期一开始,12个联邦储备银行所在城市的各家银行将恢复营业。这些银行在财政部首轮审查中表明状态良好。

1933年5月7日

在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举两得的策略……与此相应的将是一项改善田纳西河流域广大地区状况的宏大计划。

将寻求使用一种或数种方法来增加农民售卖主要农产品的收入,同时防止在此期间发生灾难性的生产过剩。

……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长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1933年7月24日

我们用于庞大的公共工程的资金总额将达到30亿美元。这些钱将被用于修筑铁路……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不再生产那么多东西。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


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2-27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司马迁)班(班固)韩(韩愈)柳(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此则嗜古者之痼也。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1917年)

材料二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比较材料一、二在文体和观点上有何不同,并概括指出持材料二观点的理由。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5-08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