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53875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迹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远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培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搞》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中共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在共和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往往在关键时刻通过一些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共八大何时召开?其主要背景是什么?会议确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什么?这次会议与中共八大相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上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3)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什么新的目标?列举同年与之相关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4)以上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共同的着眼点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10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技巧演练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化”一词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科学词汇在报刊上被广泛运用的正式开端,则是1933年7月《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现在我们特地提出这近几十年来,尚无切实有效方法去应付的问题,作一回公开的讨论。”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如果你参与该次大讨论,你会提出何种“现代化”方案,试运用近代以来有关史实阐释你的方案。(要求:方案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18-06-07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2017-06-2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