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权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15496107
唐太宗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关于贞观之治,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评价:①贞观之治之所以为人称道,在于政治风气开明,成为后世政治楷模。②贞观一朝虽仅为经济恢复时期,但在边疆问题上不全取守势,而能主动出击并获得显著战果。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整理


(1)材料一中唐太宗提出了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些主张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贞观之治”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在汉初以来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继续“与民休息”。文帝在一段时期内免征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文帝废除秦以来的一些酷刑,景帝又减少笞刑数目。文景时期,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从“存百姓”出发,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唐太宗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其统治时期制定的《唐律》比《隋律》减少160多条死刑条款。太宗主张“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不以一己之见埋没人才。太宗对侍臣说:“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史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举措及影响。
2023-10-13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挹注(挹注:以有余来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室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等措施,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亡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西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四   (西晋)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民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在西晋灭亡之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大多逃难到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逐渐繁荣。

材料五   唐朝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时间639705740754
户口数目300615841918

——摘编自《中国人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的做法是要解决什么制度的弊端?此后的哪一措施达到了贾谊的目的?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方向。其积极影响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五,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022-02-12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年份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1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材料四   755年12月,边镇将领趁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叛乱。……叛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文征明主编《中国历史2000问》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从649年至755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叛乱”指的是什么?
2023-11-10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