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55329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7年,卡特政府执政后,延续了尼克松与福特政府的对苏缓和政策,特别是把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予以继承和推进。卡特政府在前任政府既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美苏的战略核武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建议。在具体的谈判中,虽然美苏双方互有妥协,但每一方都追求在均衡地限制战略武器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相对优势,限制对方的长处。总体上来看,美国的让步小于苏联的让步。虽然谈判双方各有优势、矛盾重重,但都不断调整立场,最终达成了更能体现美国优势和利益需求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作为美苏核军控的一项重要成果,即便条约后来没有生效,但双方都愿意实际遵守之,足见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摘编自刘磊《卡特政府对苏缓和政策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外出现了“暂时和好”,国内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西方技术、资金和人才得以引进,新式海陆军得以编练,一大批近代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校得以创办,留学生也开始被派遣到海外。中国进入一个特定时期,就是“同光中兴”。中国拥有了亚洲第一的兵工厂、钢铁厂、近代海军等。但中国仅仅是逐渐吸收、引进、建立了单独的某个企业、某个工厂、学校。是属于个体的西化,其国家整体的建设,仍然以儒家思想、封建制度而建设的。所以,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到了当时既得利益者——封建势力的严重制约。整个社会没有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单一的建造个别的工厂企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整个社会、国家的落后局面依然继续。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普遍衰落,社会动荡。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号召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此后,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马歇尔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同光中兴”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欧洲复兴的特点和启示。
2020-05-16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末期以来,美国人在界定自身文化身份时将欧洲视为美国的对立面和文化"他者",信奉的是"美国例外"论;在思考美国的地缘政治特性时,把欧洲视为威胁,奉行的是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策略。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用突出美欧文化同源性和一致性的"西方文明"叙事取代"美国例外"论,强调构建"大西洋共同体"。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提出要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做法。
2021-01-08更新 | 2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欧洲,胜败双方携手同祭;但在亚洲,人们则各行其是∶日本人去广岛、靖国神社或塞班,中国人去北京的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哈尔滨的前日本生物战731部队旧址,韩国首尔、中国香港、新加坡、马尼拉等地也举行了各自的纪念活动。

欧洲和亚洲纪念活动的实质和内容也有天壤之别。在诺曼底、莫斯科,华沙。柏林和续累斯顿的聚合,不仅传达了痛苦的反思,而且体现了切身的悔恨,彼此的宽恕,以及真诚的和解;人们发警不忘人类史上的那场浩劫,以避免重蹈覆辙。欧洲确实摆脱了历史的阴影,而亚洲则大相径庭。此时此刻,亚洲的民族主义如脱缰之马,民族间仇恨不共戴天,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

——摘编自于滨《二战纪念之终结》


(1)根据材料,归纳欧洲与亚洲国家纪念二战活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亚洲的国家间对峙日渐加深的原因。
2021-05-26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