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155581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就狭义言之,则一群之中,常有停顿与过渡之二时代。互起互伏:波波相续体,是为过渡相;各波具足体,是为停顿相。于停顿时代,而膨胀力(即涨力)之现象显焉;于过渡时代,而发生力之现象显焉。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而今则其停顿时代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

——摘编自梁启超《过渡时代论》(190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提出新观点均可)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康梁维新思想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而论,中国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出浅入深的过程,即由坚船利炮到工商科技再到议会政治的发展过程。西学的输入使中国人发现了天朝以外的先进的物质文明。随着对西方认知的加深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中国的有识之士又发现了一个新型的政治文明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顺着御侮救国而不是顺着个性解放、自由平等之路寻到议会政治这一武器的。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基本,上就是沿着救亡这一中轴逐渐展开的,制度更新的目的也就相应地从挽救危机过渡到重塑民族自尊。这样一种政治思维,塑造了一种倾向,即把民主融化于民族主义之中,并把民主看成是民族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此种倾向始终贯穿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政治文化观念变迁过程中。至于如何通过制度更新以挽救民族危机,则出现了政治认知上的差异。

——梁波《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1-10更新 | 9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

“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

“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

“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未来记》作者的理想与观念进行评述。
2022-06-01更新 | 32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翟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