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564218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姓主要的服装为“绿军装”“干部服”。

材料二   1980年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1981年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2001APEC会议全体与会领导人“唐装”亮相,引起全世界对“唐装”的追捧……2002年电影《花样年华》大热,张曼玉将旗袍演绎到一种极致,旗袍由此风靡世界。

——根据《改革开放30年青年服饰变迁及其特点》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二,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完成要求:


从图1、图2中,各提取一条信息,对近、现代中国人家庭生活的重大变迁进行比较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17-06-07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

2018-11-08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2019-11-1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