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2 题号:1567746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文阐释了其工业化思想。陈独秀认为:“我以为要想中国产业界资本雄厚可以同外国竞争,非由公共的力量强行把全国底资本都集合到社会的工业上不可。”他将两种经济制度作了一个比较。他说:“果然是社会的工业,他的发达,社会上人人底幸福都跟着平等的发展。”反之,“像现在个人的工业,牺牲了无数的穷苦工人,利益都集中到少数的资本家个人手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日本底社会危机,就是这个人的工业主义造出来的。”他希望中国“千万别跟着欧、美、日本人走这条错路”!他从“多数工人”的利益出发,否定了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的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工业或者可以振兴,若说有利于社会国家,除非是少数资本家独有的社会国家,除非是多数工人除外的社会国家”。陈独秀开始把民族独立的要求和争取“多数工人”幸福的愿望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摘编自邓野《试论“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世界观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工业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工业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2022·河南·三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2016-11-27更新 | 3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丧失了独立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各种政治势力及思想文化界围绕中西文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 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1)以洋务运动为例,说明这一时期的“过渡人”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摇摆不定”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借重于古圣先王,在传统包袱沉重的中国、变化幅度最大的近代,演出最有声有色的现代剧,从而赢得人们的共鸣……这暴露了维新派受制于封建群体意识……维新派的所渭“中学”实为儒家思想 为主体的“旧学”……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竭力装扮封建文化来为资产阶级的近代化变革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本身就是一曲悲剧。

——黄达诚《试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中外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新派处理中西方文化的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作者这一观点的片面性。
材料三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 1917 1 1 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应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020-03-04更新 | 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文白之争”渗透着新旧文化的冲突,反思文言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陈独秀《答胡适之》(《新青年》,1917.5)

材料二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大公报》,1917.2)

材料三文言是要学的,但“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辉煌文明有所领略,主要让学生对精选的古代文学精华有所领略,以此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一个窗口,使他们知道中国有这样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梅珍《学文言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材料一中,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论调与这两面大旗有何冲突?材料二中林纾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理由是什么?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19-01-30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