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56821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绪年间,河南许多地区依靠种植桑树度过灾年,辉县百泉设立课桑亭,并立碑为记

光绪丁丑戊寅间岁大饥,哀鸿遍野,十室九空……由是,禀商涂口欲为斯民兴利,以为计长久莫善于树桑也,中丞急怂恿之。方伯手着《蚕桑辑要》一篇,教民树桑之法,往湖州购桑秧数十万。各州县民……植时适亢旱,百姓未知种法,活者十无一二焉。散给之余,尚口于就苏门山麓,遣人植之,躬亲督率,早夜汲泉灌溉,活者十有六七焉。居无□其叶大而肥,绿荫交加,较本地之桑迥异。百姓见而口学种。去年冬各乡殷实户,闻方伯又使人往湖州购桑,于是,踵门来见。……今春运列,除分给外,尚余数百株,补栽于苏门隙地,且具百泉东南负土□上建一亭,余当听政余间,策快马,驾轻车,坐亭子中,召其父老,□然教以种桑之法。百娃鹄立亭外,环日听者如堵。爰名其亭曰:“课桑”。但愿百姓如法培植,将□后收蚕□之美利,而风俗亦由此蒸蒸然日近乎古璞,则庶几无负中丞兴方伯殷殷然富教吾民之雅意,是则予之季望,爰握管而为之记。

同知街知辉县事婺源潘江文涛氏撰

候选知县史春荃书丹

光绪八年岁次壬午仲夏之月端午节前耳日立石

注:光绪丁丑戊寅年:1877—1878


(1)根据材料,概括河南辉县桑树种植的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辉县桑树种植能否改变晚清时期当地的经济条件与生活水平,并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四:“(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3)材料四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2018-06-19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的侵入,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打击和摧毁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农民开始买纱织布,或者直接买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以天灾人祸,苛重的封建赋税和地租压榨,使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制度的改变、公有土地的瓜分和农场的囤购是怎样改变农村阶级的状况的。我们已经试图说明自耕农的衰落,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自耕农变成了什么。可以这样说,自耕农是对成长中的社会提供建筑材料的。当小农耕作同小工业的累世结合——这是它的存在的根基——遭到破坏时,它就本能地走向最有富源的那方面去。产业革命正对那些闲置的能量开辟着一条新的出路,自耕农中最有企业心的或者最有运气的人们都以征服者的姿态投奔到这条道路上去。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生产方式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农村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的异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2018-03-17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材料二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材料三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18-06-1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