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9 题号:15758387
“二重证据法”被公认为科学的学术正流,它指的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考古学家在对地处中原江汉区域的河南驻马店杨庄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该遗址前期文化和后期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陶器的变化、城的废弃、丧葬习俗习俗由土坑整穴墓葬变为瓮棺葬,特色玉器制品的出现、红陶缸祭祀的消失。根据历史地理信息,结合“禹征三苗”的先秦文献,考古学家推断这种考古学文化的巨变,是“禹征三苗”的大规模激战所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遗物遗迹的变化会引发考古学文化的变化
B.考古发掘的作用是以出土文物史料辅证文献记载
C.“二重证据法”须结合逻辑推断才可能得出合理结论
D.出土文物史料的“废弃”和“消失”削弱了其研究价值
【知识点】 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列宁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归结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但近来的研究却指出俄国农民起义的比重其实不高,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沙皇的口号,不足以称之为是废除农奴制的决定性因素。这说明历史研究具有
A.随意性B.时代性C.独特性D.主观性
2021-03-11更新 | 2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历史时期一句不同的史观的指导会产生不一样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态度,认为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90年代,在现代化史观指导下大多肯定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上述评价的差异不能反映价值判读的(  )
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
2022-02-28更新 | 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胡适提出:“以现在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由此,“夏王朝否定说”盛行。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夏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史学界的疑古思潮完全是错误的B.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
C.实物史料对史学研究有重要价值D.文献资料必须与实物资料相印证
2022-02-23更新 | 4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