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国民经济恢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5 题号:157878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各解放区财政收支、货币发行都相对独立。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逐步加强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主任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运用经济手段取得了平抑物价和稳定金融的胜利。1950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同月,政务院又宣布税收制度,财收之、供给工资标准、行政人员编制均由财败部统一确定。195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65.2亿元,总支出68.1亿元,基本趋于平衡。从19503月到5月,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下降了30.8%。

——据南海、郭芳《1949年统一财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四川成都·三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到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发展迅速,1920年发电量772百方千瓦,煤炭14.2百万吨,生铁436815吨,铜30000吨,到1936年发电量1724百万千瓦,煤炭26.2百万吨,生铁958683吨,铜556347吨。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

——摘编自步平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劫夺,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向后方大迁移。当时担任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胡厥文面后来回忆说:“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组织下,包括机器、造船、纺织、炼钢、电器、陶瓷、化工、印刷、饮食等行业的146家工厂(其中机器工厂66家,占内迁厂的45%),共14600余吨物资、2500余名技术人员与工人迁到抗日后方。”除上海外,其他沿海沿江城市也有许多工厂迁往内地。这次民族工业的内迁,不仅对国民经济由平时向战时转移、支持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严重不合理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6.3%,生铁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2%,原油、水泥、电力、原煤都超过历史最高产量,棉纱、棉布、食糖等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来看,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超过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23%。陈云说:我们的三年超过了国民党的22年。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爆发后沿海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的影响。

2017-05-17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战后推行“国有化运动”,先后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运输和金融等方面的重要企业收归国有,使政府增强了千预经济的能力。同时,还创建了有工人参加的“企业委员会”、扩大了“社会福利制度”,标榜“社会国有化,享受社会化”,以缓和经济矛盾。在1948年一1951年间,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共达27.06亿美元,它对法国经济的重建起到了“输血”的作用,而在法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又为法国日益增多的工农业产品开辟了一个可以在其中自由流通的有两亿多人口的销售大市场。据统计,从1958年一1973年,仅法国农产品对共同体其他国家的出口就从2.23亿欧洲计算单位增加到40.83亿欧洲计算单位,增长了17倍以上法国政府调整了科研机制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同时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为科研提供更多的资金。在发展国内科研的同时,法国政府有选择地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国内科研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承认非公有经济的客观存在,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协调劳资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经济成分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政府在强调统一介绍和稳定就业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就业、失业的管理,确定了除失业保险外,老年、工伤、生育、遗属等基本保险项目,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

——摘编自宋玉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法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法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2022-01-11更新 | 2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影响。
2022-11-25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