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15806067

材料   英美一直在秘密地研制原于弹,准备用于打击德国。斯大林认为,美国的原子弹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给足战争的时间,不让苏联在打败和占领日本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二是作为战后美国从苏联那里索取让步的手段。

政治学家喜欢欢用“安全困境”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而采取行动,但它在这样做时会损害另一个国家或另外几个国家的安全,而当那些国家也采取措施来维护它们被损害的安全利益时,它们采取的措施又反过来危及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国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不断加深的互不信任的旋涡。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安全困境”理论,分析原子弹的出现加剧了苏联与英美之间互不信任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先于美国成功发射,引起美国举国震惊,朝野纷纷抱怨美国的科技已落后苏联,一致认为是由于美国教育的落后,亟需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资。195892日,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共10章,主要内容有: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各级学校的科学、数学和外语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强调“天才教育”,使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明显优势;给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保证有才能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被拒于高等教育大门之外;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到1962年,联邦政府共拨款8亿美元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财政援助。196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延长《国防教育法》的有效期,并扩大其适用范围,把历史、地理、公民、英语等学科也列为需要改进的重要学科,以便对学生加强热爱美国的教育。《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摘编自宋海英《美国<国防教育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防教育法》的积极影响。
2022-03-22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订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

——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增有减”的含义?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2018-09-27更新 | 5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959年中印关系日益紧张以来,英国政府便开始关注中印边界问题。195910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收到英国驻印度高级别专员麦克唐纳关于推进英美联合,乘势(使印度)加入西方阵营的建议后,他并未指示唐纳采取任何措施,只希望英国保持观望态度,不需要“火上浇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英国政府鉴于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态度,指出1950年印度独立时未退出英联邦是英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南亚诸国历来作为英国商品的重要市场,英国政府“要让英联邦成为真正的实体,而不是徒有虚名”;认为“英国联邦这个组织之所以这么可贵,就在于他鼓励这样一种友好的联系”。麦克米伦在英联邦内积极活动,向巴基斯坦施加影响要求其支持印度;麦克米伦政府还对印度进行实际军事援助,包括武器援助和防空协助。

——摘编自吕利珍《英国麦克米伦政府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材料二19603月初,苏联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访印时称,苏联准备帮助印度建设首座核电站,此时,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也正在印度访问。19615月,美国有条件地答应向印度提供大规模援助,同意在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两年里向其提供3.57亿英镑的贷款,但前提是,向印度提供贷款的其他西方国家得匹配差不多相同规模的贷款。同年11月,英美共同希望加深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印度“与西方之间的理解”,同时,英美同意了印度提出的购买大批飞机及帮助培训人员的请求。12月,英美继续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其中,战争尚未结束时,美国就向印度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19621127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谴责美国干涉中印争端,反对其在亚洲国家间的挑唆行为。

——摘编自孟庆龙《中印边界战争前后美国对印度态度的变化——兼论美印关系的历史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英国态的变化,并简析致使英国态度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美国援助印度的目的并说明其采取的援助行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亚政治局势变化的历史启示。
2021-05-18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