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5891020
北宋中期,两浙路的坊场(草市)数量在全国23路中居第12位,但年税收总额却仅次于成都府路而高居第2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两浙路
A.草市的商业规模较大B.商业成为经济的主体
C.农民的赋税负担较重D.草市演化为商业中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东京梦华录》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一现象表明
A.汉代的市有专门贸易场所B.唐代的草市又称“鬼市”
C.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D.元代的市井按照商帮分类
2021-02-01更新 | 2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南宋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龙兴寺前市、西跨湖桥市、虹桥市、三山市、亭山市等十多处环城市镇。环城市镇的发展
A.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市镇开始出现B.体现了市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C.是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D.体现了南宋市镇广泛兴起和发展
2017-09-10更新 | 1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展示了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此变化反映出北宋
A.城市经駅能增强B.农业生产的严重衰退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经济对农业依赖下降
2021-11-20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