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议会权力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2 题号:15898318
[妥协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是废?是立?英国人有过多次不同的选择……第一次,他们选择了——处死国王;第二次,他们选择了——请来国王;第三次,他们选择了——“进口”国王。

——摘编自查尔斯《克伦威尔传》等

材料二:1832年的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之所以如此改革,是因为英国的资产阶级是由封建贵族转化而来的,本身与封建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状况最终造成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妥协心态。这种心态,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国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在这两难之间,他们选择了妥协,采取保留国王,创立了一种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摘自《英国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人三次选择对应的历史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及英国妥协政治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与英国相比有何个性?概括影响英国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各具个性的因素有哪些?
2019-04-07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018-10-18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材料   光荣革命后形成的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保障土地集团的利益,将政权牢牢地控制在土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开始后,有两个新的阶级崛起,一是包括工厂主、经销商在内的“中等阶级”,二是工人阶级。他们都因政治上无权而对现存的制度不满,主张改革议会制度。与此同时,18世纪下半叶起长期在野的辉格党逐渐同情议会改革。1830年辉格党组阁后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使中等阶级的主体部分得到选举权,同时排斥整个下层甚至中间等级的下层部分。到18325月,改革法案在下院两次被通过,但两次被托利党控制的上院否决。经过反复斗争,在“革命威胁”的逼迫下,为避免国家制度的总体崩溃,避免法国式的大革命,国王和托利党终于退却了。1832年以后,中等阶级中一大部分得到了选举权,因此成了“有权的阶级”,这时他们完全退出了战斗,把战场丢弃给了工人阶级。

——摘编自钱乘旦《谈英国议会改革中和平变革的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后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取得成果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