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0 题号:15909277
糖的历史与社会变迁。

材料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糖主要来自于地中海地区,且产量很小,是稀罕珍贵之物。

13世纪,糖已成为英国精英家庭的日常用品。14世纪,糖在法国菜中也很常见。但除了最富有、最有特权的阶层外,糖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消费水平。

伴随着哥伦布1493年开始的第二次大航海,甘蔗首次跨越了大西洋。16世纪中期巴西产的糖大量涌入欧洲市场。到17世纪中期欧洲的糖主要来自美洲的甘蔗种植园。

18世纪,加勒比海地区成为世界产糖中心。早期使用男女老少分工协作的甘蔗种植模式已不复存在,欧洲的契约劳工逐渐消失,甘蔗种植已被大型种植园垄断,劳动力主要是非洲奴隶。

18世纪中期,糖已经无处不在。糖是每个家庭日常必购的商品,是他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均食糖量的持续增长,以及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关于进出口关税、保护产糖殖民地和自由贸易之间的争论,使糖成为20世纪一项重要的政治议题。

随着食品科学分析的发展,人们对糖这种食品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很明显,食用过多的糖会损伤儿童的牙齿。长期超量消费甜味剂,结局是体重不受控制的上升,引发普遍肥胖问题。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JAMES WALVIN)《糖的故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糖的历史”的某个侧面,采用适合的时间尺度对其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要求:侧面合理,阶段清晰,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23-11-29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某教师在进行“全球航路的开辟”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

①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在16世纪前后?

②当时西欧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航路?

③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坚持到东方去?

④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到了什么好处?

⑤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有什么影响?

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并把它们作沟礼物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的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选取恰当的角度,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归类。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条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简述新航路开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文献记载,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南北朝时来华弘法,被中国禅宗尊为初祖。关于菩提达摩有很多传说,其中之一涉及到茶叶的起源:达摩为了祛除坐禅时的瞌睡,把自己的眼皮割下扔在地上,结果眼皮在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茶树。该故事18世纪传至欧洲后,曾被英国学者塑造成茶叶起源于印度的依据。

——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

我们可以从各种维度考证“达摩眼皮变茶树”一事的真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1)完成以下提纲。
(1)从人物的维度,考证菩提达摩及其生平的真实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