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8 题号:159193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英国病”,是经济学界对20世纪以来英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综合国力持续衰落现象的概括性称谓。经过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英国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英国政府由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967年英镑贬值以后,英国经济基本上停滞不前,若干年份的经济增长甚至为负数。经济停滞不仅导致相当高的失业率,而且导致了“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转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它首先对付滞胀危机,重新倡导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职能,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从1981年到1986年间,英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在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最前列。通货膨胀率已从1980年的18%下降到1987年的4.1%,平均工资的增加超过了物价的上涨。1997年大选,保守党惨败下台,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告终。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等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事记:

1978年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订约,决定在本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1982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城市改革进一步推进,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

1987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摘编自2003104日中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治理“英国病”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简评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影响中国改革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中英两国调整经济政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农村改革之乡——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木、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第一次创业的背景、内涵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岗村第二次创业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92.9%7.1%
工业总产值100%
商品零售额95.8%4.2%

材料三:《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分析这种经济成分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017-07-16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一申不害变法简表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特点,对申不害变法进行评价。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应,工人阶级提出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进行不懈的斗争,一批社会热心人士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特别是议会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采寻求解决途径.在1847年以后的30年中,议会相继通过(《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消除污害法案》等一系列法案。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当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之后,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例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英国近代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是某位学生绘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示意图。依据图示及所学,论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循序渐进中进行”。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1-20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