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8 题号:15924024
中国古代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传统认知,然而到明朝晚期,小说中“金令司天,钱神卓地”“世间所敬者,财也”等描述比比皆是。这种变化主要由于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2022·山东淄博·三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明清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活动及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白银的需求空前高涨,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不能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在江南许多市镇流通日广。由此可知,会票的出现和流通
A.适应了长途大宗贸易的需要B.削弱了人们对贵金属的渴求
C.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发展D.增加了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1-03-29更新 | 2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牙行”是清代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居间经纪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佣金),牙行种类很多,如米行、豆行、布行、丝行等约有三百余种。“牙行”的出现(  )
A.是手工业分工的细化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避免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2016-12-12更新 | 7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部分粮食需要从北方甚至外国进口。这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
A.人地矛盾突出B.海禁影响百姓生计
C.自然灾害频繁D.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2020-12-31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