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2 题号:1603038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口格局由此得以调整和重组,在新旧大陆之间益趋均衡。世界范围的人口迁徙,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物质和文化交流,缩短不同地区人类集团间的发展差距,也有利于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

——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

材料二   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的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的分布,打破了1500年以前世界范围内的种族隔离。而这种人类诸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世界人口流动的主体趋向是怎样的?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物种交换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的一篇关于马铃薯淀粉营养问题的论文在征文中获奖,并被法王注意到,据说他的一次宫廷宴会以马铃薯为食材烹调了二十多种美味菜肴。当历史迈过19世纪的门槛时,马铃薯已经传遍了全欧洲。

——摘编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     《奉节县志》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宜都县志》载: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马铃薯片的同义词。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条开始流行起来。薯片(条)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在一些欧洲人眼中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1)依据材料,指出宜都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
(2)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2021-01-16更新 | 4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蔡同学在高中历史选修课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曾提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但教科书并没有提到咖啡是如何在欧美国家推广并形成生活习惯的,为此小蔡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定咖啡洲际传播路径。为此,小蔡同学基于一下材料展开分析。

材料一   咖啡树最早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公元1547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也门,但人们用咖啡制作饮料时只利用果肉部分,而把咖啡豆丢弃了。土耳其人搜集这些被废弃的咖啡豆,经也门著名的摩卡港出口欧洲各地。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克雷蒙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很快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巴西,由于气候非常适宜咖啡生长,巴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18世纪,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由此逐渐形成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

——摘编自金吴霖《咖啡的洲际旅行》等

步骤二,小蔡同学为了探寻问题答案,搜集了以下材料,以帮助确定咖啡成为欧美社会生活习惯的过程。

材料二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三   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此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人们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也因此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场所。

——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材料四   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这些咖啡馆的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他们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识字、农业、音乐、绘画、戏刷、公共卫生、废奴以及科学等。

——摘编自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

材料五   在19世纪40年代,工业家庭在茶和糖上的花费是农村家庭的两倍左右,约三分之一的矿业家庭和工厂地区超过四分之三的家庭都购买了咖啡。

——摘编自【德】希施费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咖啡成为世界性商品的原因。
(2)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至材料五提供了哪些探究问题的新视角。
2023-06-03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16世纪也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这二者都庇护了新生的、远非像后来那样强大的资本主义。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欧洲史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富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2021-05-14更新 | 5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