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613257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宣传的思想有何变化?简要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影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持有不同的人生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据房龙《人类的故事》和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在传统中国,“人生观”是相当清楚而确定的。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合理的“人生”是什么?这对新、旧或不新不旧的青年都是一个大问号。而且在近代中国,人的生命世界添加了“国家”、“社会”、“团体”等新观念。这使得过去对皇帝、对朝廷、对家庭应采取的明确态度变得模糊起来。……当时儒家、佛家、道家、基督教和国民党的理论家等都提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观,在竞逐中,左派的理论体系显然胜出。左派作家的书,将人生观与历史观结合在一起,认为鸦片战争是民族耻辱之开始,是反帝反封建之源头。这一说法使一代青年们的心融入这股历史大流中,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主义”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蓝图,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将已经被打乱了的,无所适从的苦闷与烦恼的人生,转化、汇聚成有意义的集体行动。

——王泛森《后五四的思想变化:以人生观问题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生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青年人生观变得迷茫的原因,并概括左派人生观胜出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左派人生观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人生观问题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博斯年(1896-195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3岁开蒙,11岁读毕十三经,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受胡适影响,和极参加新文化运动,认为“觉得欧美的东西都是好的,固然是荒谬极了;但极端的崇外,却未尝不可”。20年代学成归国后,倾全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不分东方与西方真理只有一个”的文化观。“建设科学的东方学”,开创了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受欧洲兰克实证主义史学和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提出“史学只是史料学”观点,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对殷墟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甲骨文和殷商文物;对明清大内档案进行抢救、整理与编目;撰写《东北史纲》,创办《独立评论》,积极为抗战服务,有“学林霸才”的美誉。

——摘编自焦润明《博斯年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斯年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傅斯年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

2018-03-16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历史上曾掀起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首次历史大展现,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堪称文化发展的光辉典范。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东周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

——摘编自马执斌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   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结合起来,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19171月,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网罗各派学者,容纳各家学说,允许师生自由争鸣,进一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打破了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的局面。

——摘编自林代昭、王晓秋《“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时期为战国百家争鸣奠定的人才和思想基础,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
(2)请在“△”处写出顾炎武与表格中其他两位思想家观点最接近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简述他们思想的进步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以下两种观点:①新文化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②新文化运动完全割裂了传统,太激进了。
2020-11-08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