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隋唐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161411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分析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关于金融犯罪的立法更为完备。在铸钱方面,唐律规定,“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在收藏方面,对收藏现钱数额加以限制(如唐宪宗和年间规定最多为5000贯),限满违犯者,平民处死,有官品人等奏告朝廷贬责。唐时借钱违约也要治罪。借款人到期不按契约偿还,或违期偿还,出借人可到官府告发,官府依法追究借款人责任,并强制如数偿还。

——摘编自胡启忠《中国古代金融犯罪考》

材料二   晚清人当时对世界金融形势还不了解,而政府对金融开放风险认识不足,金融监管缺失,对民族金融业又保护不足,导致传统金融机构风雨飘摇。金融业开放本身又打通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渠道,以致列强经济危机等强烈冲击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在部分地区拥有了货币发行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货币发行的集中权力。腐朽的清王朝自顾不暇,而且惧怕外资金融势力背后的帝国主义政府,导致部分金融监管处于真空。……外国资本势力通过借款等方式极力扶植中国的反动落后势力,阻碍中国政治进步……影响了中国政局。

——摘编自张宏彦《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历史经验与当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惩治金融业犯罪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开放金融业的影响。
2020-01-14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重农抑商”虽然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済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依然取得一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开始,出于学习经商之道,适应商海竞争的需要,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即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明代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李德晋的《客商一览醒迷》,到清中期吴中孚的《商贾便览》,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阶》《贸易须知》及至清末杨树棠抄本《杂货便览》等等,为数众多的商书,所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商书大多出于当时人之手,有的还是商人根据商业的实际需要,自己动手而编纂。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书及研究情况介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商书”出版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2020-08-05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下面是有关扬州的几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隋炀帝开邗沟,“……海潮内于邗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汤汤焕焕,无溢滞之患”。杜甫《后出塞》诗云“渔阳豪侠地,击古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为一而蜀次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扬州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五代以后,扬州一度衰落。明朝时,扬州再度兴起。孔尚任诗云:“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乾隆时期的《淮安府志》记载“扬州繁华以盐盛”。“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麇至,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扬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王育民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谈到:道光四年(1824年)以后,运河上的运输货物已有很大变化,漕运完全被海运取代。19世纪末以来,运河航运更加衰落。至此,扬州工商凋敝。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和如图,分析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