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61818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是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据另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这个新的世界市场已经成为能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存在。这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并不是完全互相封闭的,而是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微电子、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既相互竞争也有合作。在内部,它们在各自体系内加深合作,推进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发展;在外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实现途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经济新变化对当今世界有何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戴高乐出任法国总统后,对美国的独断专行十分不满,认为法国在北约中充当了“驯服角色”。戴高乐从1959年开始采取对抗性措施:…….……这些措施使法国逐步脱离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最终迈出了令世人震惊的一步,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一决定意味着法国虽然继续留在北大西洋联盟之内,但已成为北约内。个“不完整的成员”。在当时东西方对峙的状况下,戴高乐的这个决定使得法国在美苏两大对立阵营之间采取独立的外交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维护了法国的国家利益,因而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沈孝泉

材料二: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萨科齐的野心不仅在于重返北约,还在于利用北约,增大欧盟独立防务的力量,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他的野心也在于,让北约做出有利于法国的改变。在回归北约之前,他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北约变得不一样了。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60年代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背景。
(2)有人说“萨科齐背离了戴高乐”,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019-07-23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秩序,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宰,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争,但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其它因素的存在也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

——摘编自刘德斌《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取向》

材料二     冷战后,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近年来,西方的传统优势地位被打破,非西方国家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趋势。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徐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世界秩序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冷战后国际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原因,并指出亚太地区地位提升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国际格局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外交更为丰富的内涵,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极格局确立后,世界分裂为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从苏联方面看,南斯拉夫事件之后……新中国只有作出公开的承诺,才能消除斯大林对中共所怀有的疑惑,才能得到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此外,中苏两国在具体问题上虽然有矛盾,但是苏联对中国革命基本上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中苏两国有着几千公里的共同边境,中苏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世纪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成了“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日本《产经新闻》撰文写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文章认为,这个新主角有可能由日本和联邦德国充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我们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探讨,“中心问题之一都是对‘冷战’后美国世界地位做出基本分析”,“美国实力地位的变化,也是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各大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建立在20世纪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

——王辑思主编《高处不胜寒》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面对两极格局,新中国当时是如何选择站位的?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年代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新的情况?列出材料二中涉及的与中国相关的外交大事。
(3)据材料三回答,“冷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导致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018-12-29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