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6 题号:16203762
1935年12月15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并指出,“富农已改变其仇视苏维埃革命而开始同情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斗争,应该注重其革命性”。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制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B.国民政府积极抗日
C.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施D.抵制日货行动出现新趋势
2021-12-29更新 | 2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2019-02-26更新 | 3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设想,并强调这是一个“整个的根本的方案,而非局部的临时的办法”。目的就是要“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急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B.对抗战经济准备的思量
C.力图实践实业救国思潮D.认识到民族矛盾占主导
2022-04-15更新 | 3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