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7 题号:162552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分析其政治原因。
2022-08-11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这样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请针对如何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0-01-08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
1949——1972年《美国四百六十万人失业》《美帝国主义无可挽救地没落下来》《美帝国主义快速进入自掘的坟墓》《美帝走向死亡》《腐朽透顶的美帝国主义》等等这一类的文章、书目纷纷出现
1972——1989年报刊中有图文并茂的访美游记,电视上充满着异国情调的美国风光,广播里传来友好、热情的美国报道
新华社记者彭迪在1980年年底发回国内一篇名为《在变革的阵痛中》的述评里写道:至于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两极分化、种族对抗,物质文明畸形发展、精神生活空虚贫乏,思想彷徨,道德危机等等引起的社会动荡仍旧时起时伏,连绵不断
1989年以后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畅销,也带动了同类牵涉中美关系题材的书籍、文章的大量上市,像《遏制中国》《中美大较量》《中国还是要说“不”》等等美国在中国媒体上屡屡呈现的“霸权、反华”形象的当属1999年“美国豪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和2001年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

——摘编自赵雪波主编的《传播视野中的国际关系》

根据材料,从“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的角度选一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18-04-12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