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63157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隋末社会大动乱,唐朝出现了安定祥和的政治局面。再加上唐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造就了适合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氛围。如,唐代的均田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的大量兴修,使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代的丝织、陶瓷、金属等制造业也十分发达,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政府重视并加强对外经济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宋代商业分布与内部分工趋于成熟,前者可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后者主要包括商品交易的分工(各种“市场”)和商业分工(各种“行”)。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县、镇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宋代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为商品,加之手工产品,使商品的品种量大增。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知识点】 宋元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说明图1、图2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1、图2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片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材料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4)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10-23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020-05-18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沿海地区(江南和东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中国与海外地区的贸易关系更加密切。在沿海地区,一批贸易港城市和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内陆和海外贸易网络体系逐渐形成。特别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群体的崛起,以及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积极的市场拓展活动,使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域市场——近海市场——兴起。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近海市场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宋代与海外经济联系加强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2022-05-3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