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63713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出现的原因
【知识点】 宋元的商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

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半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黄仁宇先生曾经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显著”的新变化。
2020-01-17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昭帝时,针对武帝时的盐铁官营问题展开讨论,下表为会上双方所持主张。

桑弘羊等官员贤良文学
强国富民之道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设百倍之利,收泽之税罢盐铁,养桑麻,尽地力
治国理民之法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

——摘编自恒宽《盐铁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两派的各自主张及其原因。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等。

——摘编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2)据材料指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表现。

材料三   伊懋可教授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指由于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随着农耕和运输技术的日趋完善难以作出细小的改进,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经济地使用资源与固定资本。一旦出现任何短缺时,基于廉价运输的商业灵活性是比发明机器更迅速、更可靠的补救办法。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瓶颈。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不能实现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2020-07-21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为缙绅),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三: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即使有相当规模的积累,到某一临界点便呈萎缩后退态势,更无进一步深入产业领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可能。它并不建筑在社会购买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能攀缘于国家财政政策提供的非常空间,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机体脆弱,命运无常。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资金去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向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据材料三,请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017-04-14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