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6 题号:163721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优惠关税下,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的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外国人主宰了中国的公共设施建设,通讯业、采矿业、银行业和其他近代企业,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者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商品的涌入”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哪几种经济形式?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试分别举出与图二至图四所示企业性质相同但企业名称不同的上海企业各一例。
(3)根据所学知识,试简析图四所示的经济形式产生的原因。
2019-05-24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获利颇丰。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的4年间,新增加的商办企业,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约有62家,资本总额约为1247万元。……1895~191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则有549家,资本额共达120288万元……据统计,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达15%。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在1930~1934年五年之中,(广东)全省开工的丝厂由121个减少到37个,生丝出口由4.7万多担下降到不足3万担。这里面也包括陈启沅的继昌隆,因为30年代末有人到简村进行调查,发现那里已无一丝厂存在,而当年继昌隆的厂址,已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了。

——吕学海《顺德丝业调查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请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的原因。
2018-04-17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2018-11-17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